您好,欢迎来到儒商顾问集团官网!
星期二
质量控制不仅是企业的底线,更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。它不是某个部门的“专利”,而是需要系统化管理、全员参与以及持续改进的全过程。
简单说,质量做不好,企业迟早要还账;质量做扎实了,不光能减少成本浪费、提升客户满意度,还能撑起品牌的口碑和发展空间。
接下来,我将从品质基础要求、品质管理方法、品质提升路径、质量改进流程这四个维度,聊聊企业该怎么把“质量”这件事真正做在日常、做出成效。
质量控制需先解决“意识”与“能力”问题,重点落实三个“要”:
1. 要下定决心:品质提升不是某部门或某层级的任务,而是从最高管理者到基层员工的共同目标。管理层需以身作则传递“品质第一”的价值观,基层员工需认同品质与自身工作的关联性,形成全员共识。
2. 要教育训练:仅有决心不够,还需具备实现品质目标的能力。通过定期培训(如标准操作流程、检验规范、工具使用等),提升员工对品质标准的理解与执行能力;针对品管人员,需强化专业技能(如统计分析、工具应用等),确保其能科学指导品质工作。
3. 要贯彻执行:品质管理需全员参与,通过组织品质活动(如质量月、案例分享会等),推动标准落地;同时建立监督机制,确保从生产到服务的每个环节均按品质要求执行,避免“口号式管理”。
1. 制度先行,标准化运作
品管部门应作为企业一级核心部门(与生产、研发等同级),明确其职责(如标准制定、过程监督、问题追溯等)及运作系统(如检验流程、异常反馈机制)。通过标准化文件(如作业指导书、检验规程)统一操作要求,避免因人为差异导致品质波动。
2. 品质管理的四大步骤循环
3. 强化数据分析与工具应用
近代品质管理的突破离不开统计分析技术(如SPC统计过程控制)。企业需配置熟悉QC手法(如鱼骨图、直方图等)的人员,通过数据挖掘问题根源(如不良率高的工序、高频缺陷类型),避免凭经验决策。
4. 推动品质的“三层次”提升
5. 持续教育与意识强化
品质成败的关键在于全员“品质意识”和“危机意识”。定期开展培训(如案例分析、标准宣贯),让员工理解“品质与企业生存”“个人工作与客户满意度”的关联,主动参与品质改进。
6. 工具与循环方法的落地
7. 防止不良品的关键要诀
8. 善用QC七大手法
通过工具快速定位问题:
员工是品质的直接执行者,需从日常工作中落实以下要求:
Copyright © 2013-2020 版权所有 @2017合肥儒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{皖ICP备05015337号-8}
地址:合肥市滨湖新区金融港A5栋916-919 固话:0551-63416332 手机:13956958231(微信同号)QQ:849854026